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123-4567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审计案例 保障房建设资金追踪记

为解决保障性安居工程存在的筹资难问题,国家从税费减免、实行贷款优惠利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面给予保障性安居工程很多支持政策,同时要求国家开发银行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棚户区改造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除享受财政补助外,还可以通过低成本获取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到建设资金。随着融资支持力度的加大,资金申请、使用的规范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各省市审计机关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审计,组织方式由“自审”到“异地审”(从市内“小交叉”到省内“大交叉”),结合“上审下”。各省市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综合工程、财务、计算机等多专业骨干力量,发挥专长,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计划、投资、建设、分配、运营等情况进行了审计,资金范围涉及财政安排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和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银行贷款、住房公积金项目贷款、专项建设基金及企业债券、银行间中期票据等各类社会融资,并要求发现重大事项追溯到相关年度。
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等项目单位利用当前国家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支持力度大,但资金筹集与使用缺乏统筹衔接、监管机制不健全等管理漏洞,采取编造虚假立项审批资料、虚增项目投资额、多头重复申报、虚假注资等方式,想方设法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名义从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渠道套取专项资金,并将专项资金挪用于弥补经费、商业开发、对外出借等其他支出。
Y市审计组在对J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跟踪审计时,根据审前调查情况,按照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以前年度的审计经验,将揭露和查处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套取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资金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重点之一。
Y市审计组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背景和有关国家政策进行了收集和学习,对J市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梳理。经过调查了解到,一个建设项目要被确定为棚户区改造项目,首先要符合棚户区改造的规定,即需经过当地棚改办的批准,还要纳入全省当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在社会经济下行、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招商引资举步维艰,地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区开发等急需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个别地方棚户区改造资金使用较为混乱。
根据前期调查情况和以往的审计经验,企业债券资金申请要求严格,资金使用需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而且往往容易出现套取挪用等情况,相对其他贷款融资资金来说,更容易突破。因此,审计组决定将地方政府通过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审计突破口。审计组首先通过外围调查,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调查了解近两年来J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的情况。然后,审计人员赴J市发展改革委核实近两年来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的情况。经核实,J市涉及申请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保障房项目的企业有1家,为G公司负责建设的棚户区改造D项目,申请发行规模6亿元,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后,全部募集到位。经过讨论,审计组确定将G公司负责建设的棚户区改造D项目作为重点审计对象。
思考题一: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审计组将G公司负责建设的棚户区改造D项目作为重点审计对象的理由成立吗?国有企业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多融资方面的风险,如果你是主审,将如何确定审计重点,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审计组奔赴J市,对G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资料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G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的棚户区改造D项目总投资为13.88亿元,为BT(建设—转让)项目,尚在建设中。
经对J市棚户区改造D项目建设档案的查阅和财务支出账的核实,发现该项目实际属异地安置项目。据J市建设规划显示,为了市政道路建设,进行拆迁异地安置,D项目总投资额为13.88亿元,截至审计时该项目尚未取得“四证”。为了配合G公司为棚户区改造D项目发行企业债券,相关部门出具了一份与项目实际投资额不一致的立项批复。
债券资金6亿元到账后已全部支出,实际用于D项目归还前期土地款3亿元,其余资金主要用于交通市政道路建设、其他拆迁安置房建设、支付债券利息费用等(债券资金明确规定不能使用领域),未专款专用。
至此,审计发现G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文件、用非棚户区改造项目发行企业债券的事实。
思考题二:上述问题中,以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名义骗取资金为何能够得逞?棚户区改造D项目6亿元的债券资金还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借鉴上述审计经验,审计组在J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决定将地方政府把非棚户区项目以棚户区改造的名义套取资金作为审计重点。审计组首先赴开发区融资平台公司和市金融办收集20××年通过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渠道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情况以及20××年的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台账。资料取得后,审计人员将统计表和台账进行比对发现,该市存在同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多种金融形式多渠道获取保障房专项贷款资金的情况,而且涉及多个棚户区改造项目。
发现这一情况后,审计组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收集了以上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料,并对每个项目的资料进行仔细分析。经过讨论,审计组确定选择G公司的2笔非公开公司债券贷款17.8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融资20亿元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原因为这两种融资方式相较于普通银行贷款均有固定用途与更为严格的监管。
经对G公司下属十几个公司财务账核实发现:2笔非公开公司债券贷款17.8亿元资金用途为D项目、J项目等棚户区改造项目(项目均为BT项目,尚在建设中)。资金到账后已全部支出,实际用于项目工程款3.82亿元,其余资金通过与施工方、开发区其他公司账户往来最终转回G公司其他银行账户(其中因支付税金和管理费造成损失603.35万元),被统筹使用于交通市政道路建设、其他拆迁安置房建设等(资金明确规定不能使用领域),未专款专用。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融资20亿元,用于D项目、J项目等棚户区改造项目,约定开立银行专户对募集资金进行监管。至审计日前,该专户以支付工程款形式通过C建筑公司转出募集资金2.1亿元,通过W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转出募集资金1.8亿元,该两笔款项已于当月转入G公司其他银行账户,也被G公司统筹使用。
思考题三:对于大额非公开公司债券贷款、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贷款银行为何没有履行好监管义务?施工单位为什么愿意配合开发区做资金往来的假流水?
为了弄清楚上述筹集资金的具体用途,确保将问题查清查透,审计人员经过数据分析、现场踏勘、调查取证,与G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在延伸了几十家单位、协查了几十个银行账户后,基本查清了资金的具体用途。
同时,通过统计汇总审计发现,项目单位超过资金实际需求盲目申请获取资金。G公司通过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及其他社会融资方式筹集D项目、J项目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58.37亿元。而根据J市发改委文件,上述小区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6.49亿元,G公司多申请获取社会融资资金21.88亿元,大大增加了政府性债务及风险。
对此,审计组提出控制融资风险、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建议。建议J市人民政府应把控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融资规模,杜绝盲目申请、违规使用等情况的发生,规避违规融资带来的政府性债务风险。审计要求J市人民政府协商发改部门、银行等相关机构,收回多获取的融资资金,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资金的申报审核和支付管理,并将融资资金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加强监管,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并将整改结果上报省审计厅备案。同时,审计要求J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将违规使用的资金归还原渠道,并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管理。
省审计厅对审计查出问题高度重视,撰写专报,督促J市政府彻底整改。目前挪用资金已归拢用于真正的保障房项目,完善了相关制度,并严肃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思考题四:座谈中相关人员的介绍可信吗,为什么?如果不可信,审计组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结合整个案例,你认为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名义骗取资金能够得逞,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如果你是审计组成员,将如何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
本案例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编造虚假材料套取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进而挪作他用的典型例子。此类问题在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领域较为常见,可为审计人员查处此类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该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了审计的切入点。本案例中,审计人员没有被表象所迷惑,而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缜密分析和职业判断,以资金流向为突破口,为下一步审计工作明确重点;通过内查外调、双线合击,掌握充足的证据;查深查透,不畏困难,充分发挥了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